2025年1月2日 星期四

閱讀測驗-延伸閱讀測驗:4

 

10.席勒的故事(答案在留言處)

  席勒是十八世紀的德國文學家,在德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非常重要的地位,他和另一位德國文學大師歌德,共同創造了德國古典時期的文學輝煌。舉世聞名的貝多芬 第九號交響曲,其第四樂章合唱部分就是譜自席勒的詩作歡樂頌
  席勒出身在貧窮的家庭,他在童年時代就對詩歌、戲劇有濃厚的興趣。雖然如此,席勒卻被強制選入軍事學校,接受嚴格的軍事教育。詩人舒巴特曾稱這座軍事學校是「奴隸養成所」。席勒在發表第一齣劇作之後,就逃離軍事學校,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。西元一七八五年夏天,席勒身無分文,過著潦倒、漂泊的日子。正當席勒走投無路的時候,科爾納律師和幾個素不相識的人因仰慕席勒的才華,寫信邀請他到萊比錫席勒不顧旅途困頓和身體虛弱,走了八天來到萊比錫,受到這四位陌生朋友的熱情歡迎和無微不至的招待。這一段友誼讓席勒深深體會到人間的溫暖,於是他以萬分感激的心寫下歡樂頌這首詩。貝多芬年輕的時候就很喜歡席勒的詩,也一直想要把他的作品加入自己的音樂中,後來在譜寫第九號交響曲時,終於實現了這個心願。
  除了這些朋友之外,席勒歌德的友情也是讓人津津樂道的。他們結識在席勒創作低潮的時候,在歌德的鼓勵下,席勒對文學重新恢復熱情,直至去世都創作不輟。他還和歌德一起創作了很多詩歌,並創辦文學雜誌和歌劇院。當席勒不幸逝世,歌德為此痛苦萬分:「我失去了席勒,也失去了我生命的一半。」歌德死後,後人根據他的遺言將他安葬在席勒旁,見證他倆堅定的友誼。


( )1席勒在哪方面有偉大的成就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生物 2.軍事 3.音樂 4.文學。


( )2下列有關歡樂頌的敘述,何者正確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歡樂頌貝多芬所撰寫的詩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.歡樂頌起因於一群朋友對席勒的真摯友情。 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歡樂頌貝多芬席勒友情的見證。 
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.歡樂頌是一首有名的交響樂曲。


( )3下列有關席勒的敘述,何者錯誤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他是德國人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他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他和歌德是至交好友。 4.他一生順遂且功成名就。


 

11.村婦巧對

ˉˉ蘇東坡北宋文學家。有一天,他到郊外遊覽,走在一條小田埂上,沒想到迎面碰上一個挑塘泥的農婦。兩人相對,各不相讓。
ˉˉ蘇東坡道:「萬般皆下品,唯有讀書高。我是讀書人,你應該讓我先過。」農婦微微一笑,說道:「既然你自稱讀書人,可會對對子?」東坡說:「我經綸滿腹,當然能對!」農婦聽了,就吟出上聯:「一擔重泥擋子路。」
ˉˉ蘇東坡聽了之後大吃一驚,句子巧妙用了諧音雙關,暗含了兩位古人的名字。「重泥」為「仲尼」(孔子的字)的諧音,「子路」是孔子的學生,而用在這裡又有諷刺蘇東坡的意思:知書達禮的老師怎能擋學生的路呢?
ˉˉ蘇東坡愣在一邊,兩旁田埂上挑著塘泥往返的農夫不禁哈哈大笑。蘇東坡機敏過人,忽然有了靈感,趕忙對道:「兩行伕子(夫子)笑顏回。」
ˉˉ這個句子也隱含兩位古人的名字:「伕子」暗指夫子,「顏回」也是孔子的學生。這下聯表達了自己的歉意,意思是:兩旁來往的都是我這個狂妄自大學生的老師。
ˉˉ蘇東坡心想,村野之中竟有此等高人,我不應該輕視他人而口出狂言。於是脫下鞋襪,走下水田拱手讓路。從此,蘇東坡再也不敢輕視村野鄉民了。


(ˉ)1蘇東坡最後為什麼會讓路給挑塘泥的農婦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他覺得自己太過自大。ˉ2.他對農婦不恥下問。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.他不想與農婦一般見識。 4.兩旁路人規勸。


(ˉ)2蘇東坡提出的句子中,隱含什麼樣的心情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洋洋得意ˉ2.戰戰兢兢ˉ3.有恃無恐ˉ4.猶豫不決。


(ˉ)3這個故事給我們什麼警惕?ˉ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兩虎相爭,必有一傷。ˉ         2.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。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不可恃才傲物,輕視他人。 4.珍惜萬物,努力耕耘。


 

12.王羲之書換白鵝
ˉˉ東晉時,王羲之是頗具盛名的書法家,被後人尊為「書聖」。
ˉˉ七歲那年,王羲之拜師學習書法,勤奮臨摹書帖直到十二歲。他對東漢「草聖」張芝的書法湧現仰慕之情,就決心以張芝「臨池」的毅力,學習他每天在池塘邊蘸著池水磨墨寫字。
ˉˉ王羲之有個特殊的喜好,就是養鵝。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,還能從鵝的體態姿勢,領悟到書法執筆、運筆的道理。
ˉˉ有個道士希望能求得王羲之手抄的道德經,因此特地養了一批品種優良的鵝,想藉此達到目的。
ˉˉ有一天清晨,王羲之看到湖裡有一群白鵝悠閒的游著,婀娜的形態,實在惹人喜愛。
ˉˉ王羲之聽說這群鵝是道士所養的鵝,就派人去找道士商量。道士笑著說出要求,王羲之求鵝心切,便欣然提起筆,毫不猶豫的抄寫一卷經給道士,然後就歡天喜地的抱著白鵝回去了。


(ˉ)1王羲之在歷史上成就,最為人讚賞的是哪個方面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詩詞ˉ2.書法ˉ3.水墨畫ˉ4.養鵝。


(ˉ)2道士希望求得王羲之抄寫的經書,採用的方法是什麼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.苦苦哀求ˉ2.以鵝換書 3.巧取豪奪ˉ4.打賭獲勝。


(ˉ)3王羲之練字的精神,可以用下列哪一個成語表示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悠閒自在ˉ2.三心二意 3.走火入魔ˉ4.焚膏繼晷。


 

13.海底森林

ˉˉ尼摩船長帶著我們走到森林邊緣,眼前的植物高大而奇特。所有的草木都像鐵桿般的垂直伸向洋面,而支持與滋養它們的就是海水。
ˉˉ海底森林裡的植物不開花,動物卻「花枝招展」。種類繁多的珊瑚,讓人目不暇給:腦紋狀珊瑚上面,開放彎曲複雜的「繡球花」;觸鬚透明的黑黃石竹珊瑚像是晶瑩的水晶花,一堆堆的石花珊瑚,像是遍地的小花;大紅的陶瓷貝,遠看就像一朵朵鮮豔的芙蓉。
ˉˉ在這深海底下的森林,景致幾乎跟陸地上差不多。成群的蠅魚、飛魚、單鰭魚……就像森林中的鳥兒,在我們身旁跳來跳去。我們躺在海草平原休息,海草柔軟細密,感覺非常舒服。大家都穿戴著潛水衣,無法彼此交談。不過,我們隔著銅殼頭盔扮鬼臉,做出滑稽可笑的怪樣子,相互逗弄。
ˉˉ不久,我們繼續探險,一步步走向最深的海底。約一小時之後,周圍變得漆黑,即使十步以外也看不見,我只能摸索著行走。這時,遠處一道明亮的白光忽然亮起來,原來是尼摩船長使用他的電光機器。他示意我們,潛水衣可以發光。我學著他轉動螺絲釘,使電磁鐵跟曲玻璃管接通,探照燈亮了,周圍二十五公尺內都看得一清二楚。
ˉˉ這次探險持續好幾個小時,我們才回到鸚鵡螺號,真是一次不可思議的海底探險!(選自法國小說家儒勒‧凡爾納 海底歷險記


(ˉ)1文章中,作者往最深海底行走,看見一道明亮的白光是什麼?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ˉ遠方救援的信號燈ˉ深海動物身上的螢光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③尼摩船長的電光機器ˉ飛躍的白色魚群。

(ˉ)2關於本課的描述,下列哪一項錯誤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①作者搭乘的是鸚鵡螺號

ˉ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尼摩船長帶領大家到河濱森林探險。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③海底的珊瑚看起來像是各式的花朵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ˉ這裡看見到的動物總是「花枝招展」。

(ˉ)3依內容情節與寫作手法來看,本篇文章屬於什麼類型?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①浪漫文藝小說ˉ科幻冒險小說

ˉ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科普寫實紀錄ˉ清新田園散文。


 

14.人物專訪:給自己一個冒險理由的劉安婷
劉安婷小傳

‧十八歲至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就學,畢業後獲得高薪的工作。
‧二十三歲返,創辦「為臺灣而教」團隊,支持偏鄉教育。

放棄美國高薪回到臺灣投入偏鄉教育,這些年來如此辛苦,你後悔過嗎?
當我開始思考「哪裡需要我?」心境就不同了。我願意鼓起勇氣踏出我的舒適圈。我知道「我」雖然渺小,但廣大的世界需要我,我的渺小就不再阻擋我,那將成為我勇敢力量的來源。
實踐夢想需要勇氣,你是怎麼勇敢的「捐出」自己的呢?
捐錢、捐物資,不難;捐出自己,是一種冒險。冒險,需要對的理由,但不需要被條件框住。冒險之所以令人畏懼,是因為冒險的過程會有衝撞、損失,甚至是心碎;但冒險之所以珍貴,是因為在心碎、痛苦的過程中,讓我們經歷、擁抱世界,而淬鍊出最柔軟、真實的自己。
(
  )1一個人說的話,可以表現他的特質。從專訪中劉安婷的回答,可以推測她是一個具有什麼特質的人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勇敢 誠實 感恩 孝順。


(
  )2下列哪一個不是 劉安婷想表達的想法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被他人需要是重要的,能讓人鼓起勇氣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2人雖然渺小,但勇敢可以讓人充滿力量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冒險需要對的理由,但不要被條件框住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冒險過程會心碎痛苦,這是最困難的事。


馬拉拉劉安婷有哪些共同點?(複選,打勾)
肯定受教育的重要
面對未知勇敢前進
年輕而且深具影響力
都受過槍擊和傷害
鼓勵反抗恐怖組織
活出生命不凡的價值


 

15.好康報報──發燒名人頭條
國際導演──李安

  國際導演李安,曾連續兩年參加大學聯考都名落孫山。求學的挫敗並沒有擊退李安追逐電影的夢,他轉而讀臺灣藝術專科學校(現已更名為臺灣藝術大學)影劇科,後來又到美國 紐約留學,並以第一名的成績從電影研究所畢業。不過,他雖然擁有高學歷,卻找不到合適的工作。他檢視現況,並思考如何扳回頹勢。李安從一連串的挫折中學習成長,果然,沉寂六年之後,他的影視作品終於揚名國際。
羽球雙打冠軍──王齊麟、李洋
  西元二○二一年東京 運,王齊麟李洋臺灣羽球男子雙打代表,他們一心想為臺灣奪得佳績。沒想到,小組淘汰賽首場就敗給了印度隊。比賽一開打,兩人連續失分,面對這看似毫無勝算的球局,「 配」不輕言放棄。接下來的賽事,他們調整作戰策略,放下暫居下風的沮喪,全神貫注打好每一顆球。最後,他們「從地獄爬回來」,光榮摘下運金牌,為臺灣也為自己寫下歷史的新頁。
米其林主廚──江振誠
  江振誠在二十歲那年,為了精進廚藝,前往法國學習。起初,他語言不通,每天又需工作長達十八小時,晚上只能睡在倉庫的地板。雖然環境艱苦,但他咬緊牙關,從一次次煮馬鈴薯的過程中,學習如何做出最美味的料理;從一次次的失誤中,找到正確的方式。他總是最早到餐廳,最晚離開,反覆做好每一個細節。他相信每一個挫折,都是學習的歷程,沒有什麼是克服不了的難題,最後終於成為世界前五十大名廚。
(
  )1閱讀完上述報導後,可以知道他們成功的原因是什麼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在挫折中不輕言放棄,開創新局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遇到賞識自己的朋友,相互打氣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出生在良好的家庭,有家人協助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4比賽時勇往直前,一心只想獲獎。


(
  )2下列哪一句話可以成為這三篇報導的主旨?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1心動不如行動。 人因夢想而偉大。 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3失敗是最好的老師。 勝敗乃是兵家常事。


3報導中舉了四位名人為例,內容是怎麼介紹的呢?按照順序排出來。(寫號碼)
(
  )如何解決
(
  )遇到困難
(
  )什麼人物
(
  )產生影響


 

16.詩人的友情世界

  從王維送別韋應物秋夜寄丘員外兩首詩裡,可以發現詩人和朋友之間真誠的情誼,彼此建立深厚的友誼。
  裴迪王維的摯友,兩人都喜歡山林的幽靜,也喜歡彈琴寫詩,曾一起在終南山過著隱居的生活。當王維安祿山監禁時,裴迪還冒著被牽連入獄的危險,前往探視王維,在患難之際,兩人的情誼顯得更加珍貴。
  韋應物在晚年時期,厭倦了官場文化,經常到山林的寺廟裡,過著樸實自在的生活,並結交許多志趣相投的朋友。他喜歡和朋友們吟詩唱和,也透過書信的往返聯繫情誼,甚至互相登門拜訪,促膝長談,分享日常心得。
  一直以來,詩人樂於廣結良友,好友共聚一堂,舉杯同歡、高聲吟唱,度過許多歡愉的美好時光。古時交通不便,朋友相見一面已不容易,把酒高歌之後的離情依依,總使詩人湧起滿滿的惆悵
  「故人西辭黃鶴樓,煙花三月下揚州。孤帆遠影碧山盡,唯見長江天際流。」這是李白為好友送行寫下的送別詩。孟浩然李白生命中很重要的好朋友,當李白知道孟浩然即將遠行到揚州,便相約在黃鶴樓會面。兩人愉快的重逢相聚,幾天後,李白佇立在岸邊,目送孟浩然乘船離去,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,心中的不捨油然而生,因而寄情於詩句中,表達內心的情感。
  古代詩人把朋友互動的情深義重,化作一首首好詩,將濃厚珍重的友情世界,留給後人細細品味。
【注釋】
惆悵:悲愁、失意。
油然而生:自然而然產生。


(
  )1下列哪一則名言,無法說明本文中詩人與朋友之間的互動關係?
海內存知己,天涯若比鄰。
人之相識,貴在相知;人之相知,貴在知心。
得不到友誼的人,將是終身可憐的孤獨者。
世間最美好的東西,莫過於有幾個知心的朋友。


(
  )2根據本文,下列哪一項敘述正確?
詩人相聚的時候,總是飲酒作樂。
詩人習慣用詩句記下朋友互動的情誼。
詩人透過書信往來,與朋友逢場作戲。
詩人通常因為家世背景相當,才與人結為好友。





1 則留言:

  1. 10《答案》4,2,4
    11《答案》1,2,3
    12《答案》2,2,4
    詳解:
    ○1悠閒自在:閒適自得而不受拘束。
    ○2三心二意:形容人意志不堅,做事猶豫不決。
    ○3走火入魔:比喻過分沉溺於某事,且方法錯誤,而導致身心受到傷害。
    ○4焚膏繼晷:膏,油脂,借指燈燭。晷,日影、日光。焚膏繼晷指燃燒燈燭一直到白天日光出現。形容夜以繼日,勤奮做事。
    13《答案》3,2,2
    14《答案》1,4,○1○2○3○6
    15《答案》1,3,○3○2○1○4
    16《答案》3,2

    回覆刪除